当前位置:首页 > 公司新闻
直发码头!充气橡胶护舷 船舶停靠防撞设备 耐海水腐蚀 安装便捷
充气橡胶护舷作为船舶停靠、码头防撞的核心设备,凭借其独特的结构设计与材料特性,在港口、航运领域应用广泛,核心优势可从防撞性能、适应性、经济性、安全性四大维度展开,具体如下:
一、防撞缓冲性能优异,保护船舶与码头双重安全
这是充气橡胶护舷最核心的优势,其设计完全围绕 “高效吸收碰撞能量” 展开:
- 能量吸收效率高:内部充入压缩空气(或氮气),碰撞时通过空气压缩实现 “柔性缓冲”,能吸收船舶靠泊时产生的 80% 以上冲击能量,远高于刚性护舷(如钢质、混凝土护舷)的 “硬抗” 模式,可有效避免船舶壳体、码头结构因刚性碰撞出现凹陷、裂缝等损伤。
- 反作用力小:缓冲过程中对船舶的反作用力仅为刚性护舷的 1/3-1/5,尤其适合豪华邮轮、LNG 船、集装箱船等 “怕碰撞” 的高价值船舶,避免船体涂层划伤、设备移位等问题。
- 动态适应性强:即使船舶因风浪产生横向、纵向晃动,充气护舷可通过自身膨胀 / 收缩实时调整受力角度,始终保持稳定的缓冲效果,比固定型护舷更能应对复杂靠泊环境。
二、环境适应性强,适用场景广泛且耐用
充气橡胶护舷的材料与结构设计使其能应对不同地域、不同环境的严苛要求:
- 耐候耐腐蚀:主体采用丁基橡胶、氯丁橡胶等耐候性材料,可耐受海水浸泡(抗盐雾腐蚀)、高温暴晒(-30℃~60℃环境稳定使用)、海洋生物附着,且无需频繁除锈、涂漆维护,使用寿命可达 10-15 年(是传统木质护舷的 3-5 倍)。
- 适配多种场景:无论是深海港口、内河码头,还是离岸平台、船对船靠泊(如油轮过驳),均可根据需求定制直径(0.5m-10m)、长度、压力等级,甚至可搭配导向装置、浮体结构,适应浅水区、高流速等特殊环境。
- 轻量化易安装:相比同防护等级的钢质护舷,充气护舷重量仅为前者的 1/10,无需大型吊装设备,仅需通过软管充气、绳索固定即可安装,尤其适合老旧码头改造、临时停靠点搭建等场景,安装效率提升 50% 以上。
三、经济性突出,全生命周期成本低
从采购、使用到维护,充气橡胶护舷的 “性价比” 优势显著:
- 采购成本可控:虽然单套高端充气护舷采购价高于木质、塑料护舷,但结合 10 年以上的使用寿命(无频繁更换需求),年均成本仅为传统护舷的 1/2;且中小型规格(如直径 1-3m)价格亲民,适合中小码头、渔船停靠点批量采购。
- 维护成本极低:日常仅需定期检查气压(每月 1 次即可)、清理表面附着的海生物(高压水枪冲洗),无需像钢质护舷那样每年除锈、补漆,也无需像混凝土护舷那样担心开裂修补,每年维护成本不足采购价的 1%。
- 运输成本低:未充气状态下,充气护舷可折叠成原体积的 1/20,如一套直径 5m、长度 8m 的护舷,折叠后仅需 1 个标准集装箱即可运输,比不可折叠的刚性护舷节省 80% 以上的运输空间与费用(尤其适合海外项目运输)。
四、安全性高,使用过程无隐患
在操作与应急场景中,充气橡胶护舷的设计充分考虑了 “安全冗余”:
- 防泄漏设计:采用多层橡胶硫化工艺(内层密封层 + 中层加强层 + 外层耐磨层),并配备单向阀、压力安全阀,即使局部出现微小破损(如被尖锐物体划伤),也会缓慢漏气(而非瞬间爆裂),给操作人员留出足够时间更换或修补,避免突发安全事故。
- 无二次伤害风险:相比钢质护舷碰撞时可能产生的金属碎片、混凝土护舷断裂后的碎石,充气护舷即使损坏也不会产生尖锐残骸,不会划伤船体、伤害人员或污染海洋环境,符合海事环保与安全规范。
- 应急响应快:若突发漏气,可通过便携式充气泵快速补气恢复使用;若需临时更换,折叠状态下的备用护舷可快速送达现场,大幅减少码头停运时间(传统护舷更换需 1-2 天,充气护舷仅需 2-4 小时)。
总结:核心优势适配航运业需求
充气橡胶护舷的优势本质是 “柔性防护 + 高适应性 + 低成本” 的结合,既满足了现代船舶(如大型集装箱船、LNG 船)对 “低损伤靠泊” 的需求,也契合了港口码头 “降本增效、绿色运维” 的趋势,因此成为当前全球码头防撞设备的主流选择,尤其在绿色港口、智能码头建设中,其与自动化靠泊系统、远程监控设备的兼容性,进一步放大了应用价值。